1.我的空中楼阁第八自然段,作者的观察点是什么
李乐薇,江苏人,现代作家。
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
"空中楼阁"原意为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或为"海市蜃楼",指虚幻的不存在的繁华。在本文中,作者反其意而行,采用本意:建筑在或说漂浮在空中的阁楼。
文章题目一语双关, 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雾失楼台"的景色变幻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作者心中向往的一块远离尘嚣,没有污染,没有倾轧的幻景中的净地;一种独立的、自由的、美好的生活境界。 从全文看,这小屋应是虚构的。
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喧"之意;文章的最后,作者又特意强调,"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装饰",不必养鸟,须挂画——总之,不要人为的"文明",只要"自然",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由于文章以表现作者对客体的这种审美情思为主,所以,使文章中的"自我"上升到君临万物的地位,使形似的外在真实,居于从属的位置,甚至使物象产生不同于本来形态的变化,即艺术的"变形"。
物我感应而物我合一,艺术的注意力不在对象的自然形态,而偏于对象的主观化和感情化,这样的写景散文,其美学价值就远远超过了那种缺乏审美激情的描摹山容水态的平庸之作,后者较之前者,犹如跳跃檐间的瓦雀与高翔长天的云鹰。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所写的是远离都市喧嚣与拥塞的山野中的生活处所,对现代文明全无评价之词,但从这种"不置一词"中,从对"远离喧嚣"生活的肯定、追求和讴歌中,隐约地可以感觉到作者对都市生活的厌恶,对现代文明束缚人自由、隔离人与大自然交融的消极一面的批判。
我觉得应该没有特殊的社会背景,就是抒发她的一种内心感受而已吧.。
2.我的空中楼阁哪些地方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作者穷尽笔力写自己心爱的小屋,但并不是纯客观地写小屋,而是在描写中处处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情,使各种各样的景物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寄寓着作者的主观志向和情趣。
因此,这些外在景物实际上是作者内在精神的体现,所谓小屋、绿树、花、山,它们的活力、轻灵、自由、开放,无不是作者自身精神外化了的景物特征。由此可以推知,贯穿于全文的对小屋与周围环境的描摹与赞美,强烈地表达着作者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追求与向往,这就是作者的“志”。
以对小屋的描写为例,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这里已暗含远离“人境”之意;文章最后,作者又特意强调这小屋已成了“空中楼阁”,而这空中楼阁又占了“地利之便”,可以充分享受自然,而不需人为的装饰,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自由和独立生活的向甫袱颠惶郯耗奠同订括往。全文虽未明言情志,情志却无处不在,景语即为情语;景物描写越生动、形象,蕴含的情志就越具有感染力。
3.我的空中楼阁的第八自然段中作者的观察点是什么
第8自然段中,作者的观察点是采用仰视的巧妙角度,一个远镜头把小屋推向空中。
作品原文:
《我的空中楼阁》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
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和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象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论“领土”,只有有限的一点。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大道。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这个无限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
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因为屋虽小,窗很多。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象群山的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小屋的光线既高于科学的时间性,也高于浪漫的文学性。
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的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出入的环境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每个夜幕深重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转载请注明出处生活啊 » 我的空中楼阁运用了哪些观察方法